腹膜后占位

2021-6-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前情回顾

患者:45岁女性,体检B超发现左腹膜后肿物3周。化验室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肌酸激酶、血糖及肌酐轻度升高,肿瘤标记物阴性。

影像学检查

解答

1、以下关于病变特点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肿物来源于左侧肾上腺

B:肿物来源于左侧腹膜后

C:MR信号:TIWI低信号,T2WI/FS高信号

D: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

答案:BCD

2、病变定性

A:良性

B:恶性

C:影像表现不能定性

答案:C

3、本病例最大可能诊断是(单选)

A:左侧肾上腺皮质癌

B:神经纤维瘤

C:巨大淋巴结增生

D:副神经节瘤

诊断:

影像所见:左侧腹膜后可见肿物,边界清楚,MR:TIWI低信号,T2WI/FS高信号,D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CT:平扫低密度,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US:低回声肿物,周边可见血流。

病理结果:左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病例分析: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类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胚胎早期交感神经原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细胞,副神经节瘤发生部位较多,可从头颈到盆底,大部分分布于腹主动脉旁的神经节丛。按功能活性分类可分:1、非功能性副神经瘤,此类肿瘤不分泌儿茶酚胺或分泌儿茶酚胺少,不表现为高代谢症状,但因肿瘤较大,压迫周围脏器,反复出现腹部不适及疼痛;2、功能性副神经节瘤,与交感神经关系密切,可分泌儿茶酚胺,也是所谓的异位嗜铬细胞瘤,多表现为心悸、头痛、头晕及阵发性高血压。

副神经节瘤影像学诊断要点:①肿瘤直径通常大于或等于3cm,形态多不规则。瘤内常见囊变、出血、坏死,部分病例可见液体分层。②增强扫描,肿瘤表现为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不均匀。③20%-42%的副神经节瘤可发生转移,常见部位为淋巴结,骨,肝和肺。④仅凭影像学表现不能良恶性定性,鉴别良恶性的主要依据是有无复发或转移。

鉴别诊断:

1、左侧肾上腺皮质癌:肿瘤体积比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超声声像图多为实性不均匀混杂回声,CT扫描约1/3可见钙化;T1WI反相位可见信号降低(肿瘤内有少许脂肪成分),T2WI/FS呈不均匀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明显廓清。

2、神经纤维瘤:CT多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物,增强扫描均匀轻度强化,在MR上可出现“靶环征”,即在T1WI上肿瘤中央部分信号高于周边,而在T2WI/FS上肿瘤周边信号部分信号高于周边。

3、巨大淋巴结增生: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边缘光滑,界限清楚,CT平扫密度较高且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显著强化,而副神经节瘤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

4、淋巴瘤:多为多发、沿大血管分布,可相互融合,密度、信号一般较均匀;但单发的淋巴瘤需与副神经节瘤相鉴别,前者多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后者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且强化程度多不均匀。

长按下方扫描指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2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