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肿瘤患者撑起一片蓝天
2016-11-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为肿瘤患者撑起一片蓝天记肿瘤二科主任杜楠杜楠,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医院医院肿瘤二科主任,北京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肿瘤杂志编委。兼任全军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辐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及临床肿瘤学协会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病学会肿瘤专业组委员,北京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财政部评审中心科技专家,《生物技术通讯》《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国肿瘤临床》及《中国骨病和骨肿瘤》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擅长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肿瘤分子靶向疗法和肿瘤特异性免疫疗法,尤其是针对肿瘤靶标进行个体化治疗,能够达到最佳疗效;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癌、肉瘤以及消化道肿瘤治疗有独到之处,在肿瘤微创疗法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北京首都特色医疗项目1项、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基金2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4项、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项目各1项。在肿瘤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三○四医疗成果一等奖,医院科技先进个人等多项奖励。杜楠出生于医生世家,选择学医则是始于他对患者的关爱,当他亲眼目睹病人因胃出血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失去生命时,他意识到,医者医术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年他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医学专业,从此,他便与祖国的医学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立志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把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定格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坚持不懈的学习是能力提高的源泉。大学毕业后,杜楠先后在第三军医大学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为了尽快提高医术水平,从一开始他就刻苦钻研本岗位工作,拜老专家老前辈为师,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努力学习工作中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常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想赶上时代步伐,就得花时间去学、去钻。”闲暇之余他总是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阅有关医学的各类资料以及最新的医学论著,钻研业务,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不断开拓视野,学习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首都特色医疗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项目多项。
杜楠对肾癌、肺癌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他根据国际上先进的技术,采用移植物抗肿瘤免疫效应,在国内率先开展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异基因免疫细胞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获得了很好疗效,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数年来接诊医治了各种肿瘤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黑色素瘤的诊治方面,采用主动免疫激活疗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获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发表多篇SCI收录文章。他的医疗成果得到同行的公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三O四医疗成果一等奖。还被评为医院科技先进个人,正因为如此,大家一致公认他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技术熟练。
作为肿瘤二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肿瘤二科从学术专业水平到工作服务质量,整体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开展了许多新技术包括主动免疫激活疗法、肿瘤生物靶标指导下分子靶向治疗、肿瘤远隔免疫疗法、肿瘤表观遗传学疗法、特异性黑色素瘤疫苗、激光原位免疫治疗、微波和射频原位肿瘤疫苗疗法以及腔内肿瘤分子靶向热灌注疗法等肿瘤微创技术等,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使肿瘤二科收治的患者人数和临床疗效较以前均大幅度提高,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为医院赢得了荣誉,肿瘤二科获得了“医院基层建设先进单位”“临床部基层建设先进位”和“发展最快先进科室”的荣誉,杜楠获得“临床部优秀科室领导”“优秀党支部书记”以及“医院个人突出贡献奖”等的称号。“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断的学习、勤奋的工作、勇敢的创新,风雨数载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专业技术过硬的医务人才和优秀的科室领导。
在大多数人眼中,医生可能是这样的形象:穿着白大褂、浑身充满了消毒水味道、神情严肃、不苟言笑。但在患者的眼中,杜楠却是个有一颗不泯的慈爱之心,十分容易亲近的人,他的个人网站上有许多这样的留言:“医术精湛不说,最重要的是一点架子也没有,把我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年忙碌于病房,杜楠说,“做医生辛苦是免不了的,但看到患者痊愈,看到家属重获亲人的那种幸福感,就觉得很快乐。“他谨记‘广施人道、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誓言,怀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事以患者的利益为重的高尚医德,用炽热爱心和精湛医术,全力挽救一个又一个生命。年4月份,可能因饮食不当,杜楠出现腹泻,当时工作很忙无暇诊治,随后出现肛周剧烈疼痛、红肿坠胀、脓血稀便、坐卧不宁、夜不能眠、疲惫乏力。晚上出现寒战高热,体温39.5℃、排便困难,医院,医院诊断为肛周脓肿,并形成肛瘘,需急诊手术。当夜手术顺利进行,但次日上午已经有多个患者预约他的专家门诊,在麻醉刚刚苏醒的情况下,早上八点,他就坚持到岗,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由于术后身体虚弱,他晕倒在诊室,经及时治疗才得以恢复。他常对医护人员说,“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没有尽到最后一分努力,没有走到最后一步,我们决不能放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而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肿瘤二科是一个新建科室,科室人员少,值班人员不足时,他总是一马当先地顶上去,节假日他总是在科室度过,甚医院工作。他经常对下级医生说:“工作时间不要太计较,趁着现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做一些事情,多从实践中学一些经验。”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有一位来自山东青岛的乳腺癌患者,因化疗后重度腹泻、急性粒细胞缺乏、高热。医院未能得到有效治疗,连夜赶路再次到肿瘤二科就诊。到医院时已是凌晨1时,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急症就是命令!杜楠主医院。在询问病情后,及时为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脱离危险时已是凌晨6时,家属非常感激。稍事休息后他又继续工作,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可他笑笑说:“多干一点也无妨。”
杜楠每天工作都排得满满的,我们好不容易约到他一个空闲,采访过程中敲门声几乎没有间断过。每次查房时他都认真、仔细,不走过场,对病人关怀备至,问寒问暖,遇到病人不开心时还要跟病人谈谈心,拉拉家常,调节病人的情绪。多年来,他凭着对病人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用一颗宽厚的医者之心,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并将治疗步骤告诉病人及家属。既不夸大治疗效果,也不回避可能存在的问题。使病人充分了解治疗的情况,积极配合治疗。在病人眼中,杜楠是一位好医生,在同事眼中,杜楠是一名淡泊名利、值得尊敬与学习的师长。遇到贫困的患者时,他常常慷慨解囊,倾情相助。每当看到农村来的病人,他都热情相待,想办法尽快为他们解除病痛。在名利面前,杜楠主任更是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淡泊。杜楠通过个人努力,荣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所获得奖金,从不拿回家,而是带到了科里,按照工作性质的不同发给了全科医护人员。作为一名医生,杜楠有着良好的职业习惯:他每天总是在早上七点前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科室,天天如此,从不间断。无论从哪里出差回来,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他坚持了20多年。他常对医护人员说:“得病是人生的大不幸,医生应该用‘心’为病人治病,让他们早点儿摆脱痛苦。”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虽没有豪言壮语,却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对党的诺言。
杜楠始终站在肿瘤学科的前沿,与时俱进,永不懈怠地创新,征服了一座座巅峰,摘取了一顶顶科研桂冠,医院肿瘤免疫治疗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在他身上,“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杜楠具有较强变革发展的管理理念,针对过分追求对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的彻底杀灭,而忽略对机体和免疫力的充分保护的恶性肿瘤治疗的理念,提出了恶性肿瘤的辨证治疗观念,即肿瘤治疗存在两个方面:“攻”,即杀死肿瘤,与“补”,即修复机体功能,二者同等重要,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实践中,应该“攻”“补”并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杜楠在他的肿瘤病诊治中,践行了辨证治疗的理念,采用了两种基本策略。一是把一味追求对肿瘤斩尽杀绝的理念更变为用适当强度的抗肿瘤治疗(化放疗)对肿瘤进行有效地控制,进而把对机体正常组织和免疫力的杀伤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修复机体正常组织和免疫力,包括中医中药、免疫细胞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攻”“补”并重的治疗,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的一天,杜楠在专家门诊发现一患者,青年男性。因进食哽噎感伴上腹痛,进行性消瘦3个月慕名来看专家门诊,胃镜显示食管下段鳞状细胞癌,贲门及胃底腺癌;CT显示食管下段及贲门局部不规则增厚伴多个肿大淋巴结,与主动脉及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并侵及左肝3cm,腹膜后及胰头周围多个肿大淋巴结融合。患医院就诊,均告知放弃。此类病症国外文献报道预后差,存活短。杜楠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讨论,首先根据肿瘤生物靶标制定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使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肿瘤饥饿疗法”明显缩小肿瘤,将肿瘤降期降级,达到手术分期标准后行根治性手术伴左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加局部三维适形加调强直线加速器放疗,最后采用先进的主动靶向免疫疗法预防复发等策略实施根治,并结合中药及心理疏导,最终达到了治疗目的,三年来仍未发现复发,其中一些新技术已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
创新能力是所有工作能力的核心和加速器,医院首批无菌层洁净层流间,并率先开展骨髓干细胞移植+生物免疫治疗晚期肾癌,数年来接诊医治了各种肿瘤重症疑难病例数千例,特别是黑色素瘤的诊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年《恶性黑色素瘤生物化疗的临床研究初探》在解放军医学杂志发表;年《生物化疗、化疗或生物疗法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回顾性分析》在中国癌症杂志发表;年《替莫唑胺联合生物疗法预防晚期黑色素瘤脑转移临床分析》在肿瘤防治研究发表。杜楠深深扎根在肿瘤学这块土地上,研究硕果累累。
在病人自主择医的今天,医院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杜楠居安思危,从一个病区发展为两个病区,联合其他肿瘤病区、老年肿瘤血液科、血液科、放疗科、放射介入科以及外科,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肿瘤中心,在带领科室的同时,医院开展肿瘤多学科会诊制度,着眼于诊治疑难杂症形成特色,治疗别人治不了的病人,开展特色医疗,医院影响是他经常认真思考的问题。
杜楠一方面要求大家积极申请、开展新科研项目,紧跟新医学前沿技术,每年坚持赴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参加国际肿瘤学学术研讨会,交流经验,同时督促科室一线、二线医师积极学习,提升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岁月见证着跋涉的足迹,成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杜楠开拓创新的精神有目共睹,拼搏奉献的品质有口皆碑。
科室是一个团队,科主任是团队的核心和指挥,杜楠具有较强的行政能力,他深知肿瘤二科要发展,要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上下功夫,让更多的年轻人对科室发展有信心、在业务上有能力是他最大的心愿。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将每天早晨的政治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分析变为科室常规工作。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让各种操作及治疗精益求精,杜楠在科室利用交班前后几分钟,将每个治疗组棘手或复杂的病例,找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找存在的不足,以求治疗更完美。天长日久,“晒”病例成为了一种习惯,大家相互之间开始敢于“攀比”,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如今,全科室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多次得到院首长及同行的首肯,科室从未发生过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渐渐地,病人的口耳相传,让全国各地的病人对肿瘤二科有了充分的信任感,许多外地病人慕名而来。杜楠不但自己勤奋钻研业务,积极探索,而且还时常鼓励科里的年轻医生努力学习。近年来,他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在各级杂志及医学专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出版的《肿瘤早防早治》《肿瘤早期筛查》等多本专著,亦杜主任执笔,这些硕果,来源于他从医近三十年,一直保持着每晚两个小时专业文献学习的习惯。他常说,追求业务的精熟,不光是对自己的磨砺和升华,更是一个合格医者的责任所在。
杜楠以行动,诠释了大医精诚的精髓!杜楠十分关心年轻医生的成长,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教育培养年轻人成为好医生的同时,也要求他们成长为严谨的医学科研工作者。每次科学基金申报的时候,他都督促年轻医生努力开拓新课题。在他的谆谆教诲下,大家鼓足干劲,成功申获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市级科技面上项目。杜楠主医院同行间的每一次重大学术会议,要求大家积极参与,鼓励拿出病例参加交流讨论。杜楠甘为人梯,引进人才,他领导的年轻团队,最近开展肿瘤微创技术和激光原位远隔免疫疗法,在黑色素瘤等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在物理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指导的研究生已经桃李满天下,在军队医疗系统各个战线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荣获医院优秀教师和优秀教学单位。前景如虹,任重道远。如今,杜楠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在肿瘤事业中奋勇前行,扬帆远航。
文/宋林萍图/范萍张铁选题通联:中心传真:
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治白癜风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