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为什么容易患乳腺癌呢医生提示尽量
2023-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导语:癌症被称为“众病之王”,很多人一提到癌症,就会把它与“无药可救”画上等号。
的确,癌症很难治好,即使是早期癌症,也只能达到临床治愈,之后也要定期复查,避免它“再次转身”。
面对癌症,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是“得癌后,钱花了,人没了”,所以得出结论:得癌后还不如在家等死,还能为后辈留一部分财产,不至于人财两空。
在众多的癌症种类中,乳腺癌是最高发的癌症之一,多见于女性群体,可以说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很多女性朋友对此感到很恐慌,为了避免乳腺癌的病变四处寻找预防的方法,其实,大多数女性不知道的是,早期的“乳腺癌”我们自己就可以发现。
如果及时干预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乳腺癌的相关知识。
有些女性为什么容易患乳腺癌呢?
乳腺癌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它的癌变过程可以分为两个,第一阶段称为初始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促癌和促进阶段。
针对不同的时期,治疗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存活和治愈的几率也大不相同,所以针对乳腺癌,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乳腺癌的晚期都是经由早期病变得来的。
很多人对乳腺癌这种疾病存在误区,认为乳腺癌就像“妇科病”一样,只有女性才会出现乳腺癌。
虽然临床上99%的乳腺癌都出现在女性身上,但是依然有较少部分的男性也出现乳腺癌,在致病因素的威胁下乳腺发生癌变。
该疾病并不是女性的专属,如果男性身上也有符合乳腺癌的特征出现,要通过及时治疗控制疾病发展,才能防止乳腺癌病情恶化威胁健康。
癌症无疑是可怕的,人们总是会想方设法的预防,可是乳腺癌真的防不胜防,它的形成可以说是基因和环境造成的,可是基因无法选择,无法改变。
环境又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所以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对于此,早预防早治疗是必须的。
详细说明:
乳腺癌的诱发因素之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此乳腺癌的病因在我国也非常多见。
年龄因素: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
第一次怀孕年龄:乳腺癌的诱发因素是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月经初潮年龄:研究发现,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这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医生提示:尽量避免这几种行为
第一:情绪波动大
很多女性患上乳腺癌这种疾病很有可能与自己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比方说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大发脾气,而且经常会闷闷不乐和抑郁。
那么,这部分的女性情绪起伏波动很大,喜怒无常,如果大量的负能量积攒在体内,时间长了以后就会让乳房产生炎症,慢慢的有可能诱发乳腺癌的发生。
第二:抽烟
女性抽烟是患乳腺癌常见的一种原因,首先吸烟会增加雌二醇在肝脏内过量代谢,会让血清浓度下降,因此增加人们患乳腺癌的风险。
另外,香烟的代谢产物会直接伤害到乳腺的上皮细胞,从而大大增加患乳腺癌的概率。
第三:爱吃高热量食物
乳腺癌越来越年轻化,台湾乳癌患者约有一半是在停经前发生,而美国刚好相反,2/3都发生在停经后。
医院台北分院一般外科暨乳房外科主任、也是台湾乳房医学会理事长陈训彻说明,乳癌患者平均年龄应该会愈来愈老,台湾也有此趋势,但年轻族群罹患乳癌的机率仍比美国高。
台湾乳癌患者中,小于40岁者约占15%,小于50岁约占50%。
原因在于肥胖导致高脂肪,使得很多雌激素累积在脂肪里。医师同时也劝告停经后的女性,饮食时要注意脂肪含量,少摄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可能累积较多雌激素,进而提高乳癌发生率。
阅读延伸:身体上出现哪些信号提示有乳腺癌?
1、乳房内发现不痛、不红的结节或肿块,应请专科医生检查。
2、数周内乳房迅速增大,并且伴有皮肤红肿,而又不是炎症,要警惕是炎性乳腺癌。
3、乳头内缩或乳头指向改变,要怀疑是乳腺癌牵拉和侵犯乳腺导管所致。
4、乳头或乳晕部分发生溃疡或湿疹,要警惕是“湿疹样”乳腺癌。
5、乳房皮肤向内凹陷,形成“酒窝征”,这是因为癌细胞侵犯乳房韧带,韧带失去弹性所致。
6、乳房皮肤呈现“橘皮征”,是由于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皮肤出现水肿。
7、乳头反复出现血性溢液,乳头溢液是指非哺乳期,乳头自动或被动出现液体的现象。
8、如发现腋下肿物,尤其是一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则应请专科医生排除是否因乳腺癌造成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9、虽然摸不到肿块,但检查时超声发现乳房内结节,边缘不规则,且有血流,血流指数较高,或钼靶摄片发现局灶性泥沙样钙化等,也是早期乳腺癌的信号。
温馨提示:
乳腺癌治疗与其他癌症治疗一样,需要循证医学的规范化的治疗和系统性的辅助治疗,普查、早诊断和规范治疗是现在乳腺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