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胃癌腹膜转移

2020-10-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例提供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肿瘤中心消化肿瘤科

付强教授

病例简史

患者

女,52岁

主诉

“间断腹痛3月余”

年1月开始出现腹痛,和进食和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

.3.1医院行胃镜:提示胃粘膜病变(性质待查,不排除恶性)2、慢性浅表性胃炎。医院肝外科腹部取网膜组织,病理示送检网膜组织下可见腺癌组织。

基础信息

身高cm、体重43kg、体表面积1.m2

入院腹部CT评估

年3月29日腹部CT:胃体、窦壁增厚,考虑肿瘤性病变;大网膜、肠系膜、双侧附件结节灶,转移可能;腹腔、盆腔大量积液;腹膜后淋巴结增多;胆囊结石;左肾囊肿。

腹水常规及细胞学检查

病理会诊

不可切除或复发胃癌二线治疗

白蛋白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的对比:一项开放标签、随机、非劣效的Ⅲ期实验

单周白蛋白紫杉醇OS非劣效于单周紫杉醇

亚组分析:腹膜转移患者效果佳

ABSOLUTE试验的探索性分析

腹膜转移作为白蛋白紫杉醇预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测因子-Ⅲ期ABSOLUTE试验的探索性分析

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

腹膜转移亚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

研究结论

?出现腹水及腹膜转移的患者应用白蛋白紫杉醇具有更好的效果;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5.7个月,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达9.9月

?单周白蛋白紫杉醇总生存期(OS)非劣效于单周紫杉醇方案

?基于研究结果,白蛋白紫杉醇的方案可作为胃癌治疗二线可选方案

医院自主研究设计

治疗经过

年4月09日随机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组

.4.10-8.7行6周期“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胶囊方案”化疗,第2、4、6周期后疗效评价PR

化疗期间出现II度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无恶心、呕吐等

诊断分期及一线治疗

术后诊断:胃体胃窦腺癌IV期(腹腔广泛转移)

.4.10-.8.7行6周期“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方案化疗

治疗经过:B超示腹水明显减少

-03-:51

检查所见:

肝前间隙、右侧腹、左侧腹及盆腔分别可见前后径3.6cm、3.2cm、3.6cm、11.7cm无回声区,内可见肠管回声漂浮。CDFI:上述部位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检查结论/诊断:

腹腔积液(建议必要时超声引导下定位穿刺)

-05-:49

检查所见:

床边超声所见:肝肾间隙、左侧腹及盆腔分别可见前后径1.1cm、0.7cm、5.1cm无回声区。CDFI:上述部位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床边超声所见有限,建议复查

检查结论/诊断:

腔积液(不宜定位)

治疗经过

.3.28(治疗前)

.5.27(化疗2周期)

.7.12(化疗4周期)

.8.29(化疗6周期)

治疗经过

.8.30-10.周期替吉奥胶囊维持治疗。

-10-23全腹部双期CT增强:出现新病灶,病情进展。PD

-10-15B超检查所见:肝肾间隙、右侧腹、左侧腹及盆腔均未见明显积液暗区。

CDFI:上述部位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10.26、11.19、12.12行第7-9周期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胶囊方案化疗

大网膜稍呈絮状增厚,较前减轻;胆囊结石;左肾囊肿;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增多,部分稍增大,部分较前稍缩小;盆腔少量积液,较前减少;左侧髂骨密度不均,大致同前。

治疗前后对比

-12-11(当前)

-03-29(治疗前)

肿瘤标志物变化

治疗启示

?白蛋白紫杉醇对于癌性腹水具有明显疗效

?该病例显示白蛋白紫杉醇对低蛋白血症患者疗效明确

?治疗毒副反应可控

?治疗的再引入探索

重要声明

本文章/资讯/视频旨在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间的学术交流,如需转载本篇文章,请在后台回复您的隶属机构、邮箱地址、希望转载的文章标题、希望转载的平台等信息。我方会对您的转载申请进行评估,并以邮件方式通知是否可以进行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文章/资讯/视频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内容中出现任何药品并非为广告推广目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如进行处方,请严格遵照相关药品在中国批准使用的说明书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yyzn/10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