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转移方式
2020-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作者:郝建宏审核:周艳芳主任
单位:医院超声科
前两期我们分别讲述了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超声诊断(具体内容,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第一期:胃癌---早期胃癌的超声诊断
第二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超声诊断
这期我们将讲述胃癌的转移方式。
胃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胃癌的转移方式:直接浸润、种植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
一、直接浸润
癌组织向胃壁各层浸润,当穿透浆膜层时,癌组织可直接蔓延、扩散至腹膜及相邻器官(如胰腺、肝脏、大小网膜等)。
1.贲门胃底癌易侵及食管下端,胃窦癌可向十二指肠直接浸润;
2.分化差浸润性生长的胃癌突破浆膜后,易扩散至网膜、结肠、肝、脾、胰腺等邻近器官;
3.当胃癌组织侵及黏膜下层后,可沿组织间隙与淋巴网蔓延,扩展距离可达癌灶外6cm,向十二指肠浸润常在幽门下3cm以内;
4.浸润型胃癌可沿黏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等浸润。
病例讨论:
患者老年男性,腹痛、食欲不振来诊。超声所见:贲门处胃壁增厚、回声减低,层次不清晰。
视频:动态观察---癌细胞向上侵及食管下端、向下侵及胃体小弯侧及胃底的大弯侧。
二、种植转移
癌细胞从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腹膜及其他脏器表面继续生长,多在直肠周围形成结节性架板样肿块,女性病人转移到卵巢,称Krukenberg肿瘤。
病例讨论:
病例一:患者,女性,胃癌确诊一年后复查,超声所见:双侧附件区多发的实性占位。
病例二:患者老年男性,腹痛、恶心呕吐来诊。超声所见:胃壁小弯侧胃壁增厚、回声减低,黏膜面可见多发的溃疡凹陷。
超声所见:肝脏被膜表面可见多发的稍高回声结节。
超声所见:肝胃韧带增厚并可见多发的低回声结节。
超声所见:网膜回声增厚、增强,呈团块状。
三、血行转移
一般发生于晚期,常见于肝脏,其次可累及肺、骨、肾和脑等。
胃的血供是十分丰富的,分布于胃壁的动脉彼此吻合,在黏膜下层构成血管网。
1.胃左动脉与胃右动脉相吻合,构成胃小弯侧的血管弓;
2.胃网膜左动脉与胃网膜右动脉相吻合,构成胃大弯侧的血管弓;
3.胃短动脉分布于胃底;
4.胃后动脉分布于胃底及贲门部的胃后壁。
5.胃的静脉和同名动脉相伴行。
胃癌发展到晚期,癌细胞以主动方式侵入循环管道形成癌栓,进入血液循环的癌细胞在特定器官毛细血管粘着,从血管穿出、增植,向身体其他部位播散,形成转移灶,肝也是胃癌最常见转移的部位。
病例讨论:
病例一:患者,老年女性,腹痛、食欲不振、乏力来诊。超声所见:胃窦部胃壁可见全周性增厚,以胃窦小弯侧为著,最厚处约1.2cm。
视频:动态观察---其黏膜面不平整,层次不清,病变处管腔狭窄,胃蠕动减缓、僵硬感。
一个月后复查:超声所见:胃壁增厚较前更为明显。
超声所见:门脉内可见癌栓形成。
超声所见:肝内多发的转移灶。
病例二:此病例为贲门癌患者,超声所见:贲门前后壁增厚、回声减低,胃肠超声助显剂通过的地方管腔狭窄。同一切面可看到肝内多发的转移灶。
四、淋巴转移
胃癌早期多以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要方式,沿淋巴引流顺序(由近及远)。在进展期时癌细胞可沿淋巴管蔓延至所属淋巴结,在周围组织形成新的瘤灶。
淋巴系统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该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
淋巴在向心流动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淋巴结。全身各部的主要淋巴结:头颈部的淋巴结、上肢淋巴结、胸部的淋巴结、腹部的淋巴结---胃部的淋巴结分组分站、盆部的淋巴结、下肢的淋巴结。
日本胃癌学会(JGCA)将胃部的淋巴结分为23组:
NO.1-贲门右淋巴结;NO.2-贲门左淋巴结;NO.3-胃小弯淋巴结;NO.4-胃大弯淋巴结;NO.5-幽门上淋巴结;NO.6-幽门下淋巴结;NO.7-胃左动脉淋巴结;NO.8-肝总动脉淋巴结;NO.9-腹腔干淋巴结;NO.10-脾门淋巴结。
NO.11-脾动脉干淋巴结;NO.12-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NO.13-胰头后淋巴结;NO.14-肠系膜根部淋巴结;NO.15-结肠中动脉旁淋巴结;NO.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7-胰头前淋巴结;NO.18-胰腺下缘淋巴结;NO.19-膈下淋巴结;NO.20-膈肌食管裂孔淋巴结;NO.-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
NO.-膈上淋巴结;NO.-中纵膈后淋巴结。
第1~12组及14v组淋巴结为区域淋巴结,在此以远的淋巴结转移为M1。但肿瘤浸润食道时,第19、20、、组淋巴结也可作为区域淋巴结。
胃癌不同部位与淋巴结站别的划分:
1.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以胃窦部最高(90.1%),依次为胃体部(89.4%)、广泛型(88.7%)及贲门胃底部(79.7%)。
2.胃体部以胃小弯、胃大弯为主,胃体部癌肿发生淋巴转移,一般首先受累的淋巴结群位于胃大弯;胃体及贲门胃底部均以胰周、肠系膜为主。
3.贲门癌时,淋巴转移首先转移至贲门壁内,尤其是黏膜下和浆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网与食管淋巴网交通,汇集而成壁外淋巴管,向上引流纵膈,向下引流腹腔丛,最后进入胸导管。
4.贲门癌胸内淋巴结转移以下段食管旁淋巴结为主,腹腔内淋巴结转移以贲门旁淋巴结为主,其次为胃小弯淋巴结、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胸腹腔的淋巴结分布大致符合从近及远的规律。
病例讨论:
病例一:患者,老年男性,腹痛、进食减少、体重减轻来诊。超声所见:胃窦部胃壁可见增厚、胃壁层次结构消失。
视频:超声所见:胃壁粘膜面中断,可见一溃疡凹陷,基底较宽,口小底大,状似“火山口”。
超声所见:小网膜内多发的肿大淋巴结及腹腔内多发的转移灶。
病例二:患者,老年男性,近来消瘦、腹胀来诊。超声所见:贲门至胃底侧胃壁局限性隆起,呈结节状。
超声所见:小网膜内多发的肿大淋巴结回声。
诊断的注意事项:
1、病灶的浸润深度和范围,采用zoom键局部放大,观察效果更佳。
2、要注意胃周组织情况,对浆膜及周围网膜浸润的情况进行观察辨别,注意有无淋巴结转移(包括后腹膜、左锁骨上)以及远处转移。
3、女性胃癌患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