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读乳腺癌放射治疗规范
2021-5-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治疗白癜风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作者:doctor_cancer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放疗前准备工作
(1)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CEA、CA、CA等)。
(2)胸壁CT、乳腺+腋窝+锁骨上彩超、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对于口服他莫昔芬的患者查子宫、卵巢彩超,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查骨密度。
(3)乳腺肿瘤具体位置、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ER、PR、Her-2、Ki-67)。
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规范
1.适应症
适用于所有接受保乳术的患者,包括浸润性癌、早期浸润癌和原位癌。
2.放疗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1)对无辅助化疗指征患者的术后放疗建议在术后8周内进行。
(2)对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应在末次化疗后2~4周内开始。
(3)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只要在放疗前心功能正常,就可以与放疗同时使用。
(4)对于内分泌治疗与放疗的时序配合没有一致意见,可以在同期或放疗后开展。
3.照射靶区
(1)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为阴性的患者,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腋窝淋巴结检出数≥10个),且不含有其他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照射靶区只需包括患侧乳腺。
(2)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或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但含有其他高危复发因素(如年龄≤40岁,激素受体为阴性,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或转移比例>20%,HER-2/neu过表达等)的患者,照射靶区需包括患侧乳腺,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
(3)对腋窝未做解剖或前哨淋巴结宏转移而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可根据各项预后因素综合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概率,然后在全乳照射基础上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腋窝和锁骨上、下区域的照射。
4.照射技术(IMRT)
乳腺CTV
上界
下界
前界
后界
外侧界
内侧界
参考临床乳房上界+第2肋骨
参考临床乳房下界+参考对侧乳腺CT图像消失的层面
皮肤
不包括胸肌、胸壁肌肉及肋骨
参考临床乳房外界+参考腋中线,除外背阔肌
肋骨胸骨交界处
5.处方剂量
PTVDT50Gy/25f,cGy/f,5f/w,6Mv-X线。
患侧肺:V20<25%,Mean<15Gy。
双肺:V20<20%。
心脏:V30<10%,V40<5%。
6.瘤床加量
手术瘤床放置金属标记的患者,包括手术疤痕和金属标记外放1~1.5cm;未放置金属标记的患者,直接在患者体表上勾画,手术疤痕外放2~3cm。
(1)对浸润性癌、手术切缘阴性的患者,行乳腺瘤床补量10~16Gy/1~1.5周,2Gy/次/天。
(2)对浸润性癌、手术切缘阳性者,行乳腺瘤床补量16~20Gy/1.5~2周,2Gy/次/天。
(3)原位癌患者一般无需瘤床补量。
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规范
1.适应症
(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2)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
(3)1-3个腋窝淋巴结阳性者,根据复发转移高危因素(年龄≤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比例大于20%、HER-2/neu过表达等)而定。
2.照射技术(常规二维技术)
锁骨上、下野
上界为环甲膜水平;
下界位于锁骨头下1cm,与胸壁野上界相接;
内界为胸骨切迹中点沿胸锁乳突肌内缘向上;
外界与肱骨头相接。
胸壁切线野
上界与锁骨上野衔接,如单纯胸壁照射上界可达锁骨头下缘;
下界为对侧乳腺皮肤皱褶下方2cm;
内界为体中线;
外界为腋中线或腋后线,照射野需包全手术疤痕和皮瓣并包全引流口。
3.处方剂量
第一阶段
锁骨上下野PTVDTGy/12f,cGy/f,5f/w,12Mev-X电子线;
胸壁野(覆盖0.5cmBolus膜)PTVDTGy/12f,cGy/f,5f/w,6Mev-X电子线。
第二阶段
锁骨上下野PTVDTGy/13f,cGy/f,5f/w,6Mv-X线;
胸壁野(不覆盖0.5cmBolus膜)PTVDTGy/13f,cGy/f,5f/w,6Mev-X电子线。
四、乳腺癌放疗不良反应
放射性心血管损伤
包括放射性心包炎、放射性心肌病、放射性冠心病、放射性膜损伤、放射性传导系统损伤等类型。
放射性肺损伤
主要症状有干咳、轻微或严重的呼吸困难、低热等,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出现与放射野一致的片状模糊阴影,不受肺叶、肺段的限制。
皮肤损伤及乳房纤维化
主要表现为上皮的生发层和皮下血管的变化。而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则会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造成乳腺纤维化。
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
主要是感觉改变、神经性疼痛、运动无力以及淋巴水肿。
上肢淋巴水肿
主要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关,腋窝淋巴结清扫切断了部分淋巴管,放疗进一步引起细微的淋巴管狭窄、闭塞,且皮下组织发生纤维化,限制了淋巴液回流。
五、随访
时间
放疗后1月;1-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3-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复查1次。
内容
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CEA、CA、CA等)、胸壁CT、乳腺+腋窝+锁骨上彩超、腹部彩超。对于口服他莫昔芬的患者复查子宫、卵巢彩超,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复查骨密度。
参考文献
[1]毛伟敏.常见恶性肿瘤治疗管理及技术规范[M].浙江大学出版社,.
[2]李.肿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与放射野设置[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3]王绿化,朱广迎.肿瘤放射治疗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版)[J].中国癌症杂志,,v.25;No.(09):6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