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化学消融术治疗纵隔淋巴结转
2021-10-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患者男,6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声嘶,行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资料考虑左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对左肺病变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为(左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坏死。
患者及家属意愿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由于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干咳及声嘶症状明显,经讨论可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控制淋巴结转移,减轻临床症状及降低肿瘤临床分期,再行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病人一般情况可,术前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可以耐受化学消融术,无手术禁忌证。
术中操作:患者取卧位,体表放置定位标志行CT扫描,选择并标记皮肤进针点,局部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皮下局麻,采用21G穿刺针经皮穿刺入纵隔病灶内,注入消融剂洛铂(10mg)+盐酸表柔比星(10mg)+碘化油(3ml),手术顺利,患者无不适感,安返病房。
术前肺窗
术前:增强扫描纵隔窗
穿刺术中:术中CT扫描确认穿刺针针槽位于病灶内
化学消融术中,穿刺淋巴结,注入化学消融剂
术后,消融剂渗透良好,药物弥散较为均匀
影像学检查对肺内病变定性诊断有限,而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型病变检出率较低,往往需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来做出明确病理诊断。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快捷的肺部病变检查手段。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等,手术切除创伤较大、风险高,化疗、放疗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并发症较多,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如下优势:①CT引导图像分辨率高,可以清楚显示纵隔内复杂的解剖环境,避开重要的血管、器官等进行穿刺;②21G穿刺针可以安全的将化学消融药物注射淋巴结内,减少化疗药物全身血药浓度,而在病灶内保持长期高浓度;③穿刺针较细可以在瘤体内调整方向进行多点注射;④碘化油不经血液系统吸收,可以弥散整个及周围淋巴结,碘化油起到了化疗药物的载体作用,并且可以使化疗药物缓慢释放出来,使得作用效果更长久,碘化油作用一种阳性对比剂具有显影失踪的作用。总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化学消融术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费用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简介王东旭
.03月出生,男,硕士,齐齐哈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讲师。医学影像教研室秘书,长期从事影像诊断及CT引导下非血管介入工作。曾在医院进修学习CT引导下非血管介入及影像诊断。擅长胸腹部影像诊断及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化学消融、囊肿硬化治疗、胸腔闭式引流、脓肿置管引流、椎间盘消融、肿瘤射频消融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负责中华医学会教育分会课题一项、黑龙江省规划办公室十三五规划课题一项、齐齐哈尔医学院院内科研基金一项、齐齐哈尔市科技局课题一项,参与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一项、齐齐哈尔市科技局课题多项。申请专利一项(第一发明人),参与编写著作一部《临床医疗指南》。荣获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任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放射学会委员,《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编委会编委。
审阅专家肖越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介入组长。
学术任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二届亚洲冷冻治疗学会主席;
国际冷冻治疗协会常务委员;
亚太影像学引导肿瘤微创治疗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肿瘤微创个体化治疗分会主任委员、肿瘤消融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副主编;
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委员;
第一、二届肿瘤疼痛微创治疗分会主任委员;
国际冷冻治疗培训基地专家;
国际纳米刀消融治疗技术培训中心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食品药监局评审专家。
(本文系中国介入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原创,转载需授权,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