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华腹膜后肿瘤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处

2016-1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作者:罗成华

(一)不同性质癌栓的处理

癌栓可分为浸润性和非浸润性,浸润性癌栓约占癌栓的12.9%~28.5%。

研究表明癌栓的长短对预后影响不大,而癌栓是否浸润下腔静脉壁却影响预后。

癌栓是否浸润下腔静脉壁独立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Proca建议使用TNMV分期(V:代表静脉受侵犯)。

若为浸润性癌栓,必须切除受侵的下腔静脉壁或下腔静脉,若癌栓侵及膈以上水平下腔静脉,常难以手术切除。若为非浸润性癌栓则切开下腔静脉取出癌栓即可。

下腔静脉部分切除的主要问题是双侧肾静脉的侧支循环。左肾静脉有7条侧支循环,而右侧只有不定的精索静脉、输尿管静脉及肾包膜静脉。因此结扎左肾静脉一般不会出现静脉血流障碍,而右侧将可能出现循环障碍。如果发现侧支循环不良,则应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来处理:①将未受累的肾静脉直接或间接吻合到门静脉或肾静脉以上的腔静脉;②自体肾移植。

(二)不同范围癌栓的处理

根据癌栓的侵入范围可分为3型。即Ⅰ型:癌栓位于肝静脉水平以下;Ⅱ型:癌栓位于肝静脉水平以上但未侵入右心房;Ⅲ型:癌栓侵入右心房。

对于Ⅰ型患者,多数学者采用常规的根治性切除术。

对于Ⅲ型,Rodriguez-Rubio等提倡在深低温停循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有利于直视下安全取出高位癌栓和检查发现细小的癌栓。

但该方法不足之处是:

①脑细胞缺氧水肿;

②凝血机制干扰,术中渗血,术后继发性出血;

③严重的酸中毒;

④心脑复苏困难,尤其是老年人;

⑤体外循环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补体和抗体的产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和患者的康复。

⑥尚有引起恶性肿瘤全身播散的可能。

对于Ⅱ型患者,可采用充分分离暴露肝后下腔静脉,直至肝静脉水平或者打开心包至右心房下,在上述水平阻断下腔静脉,防止癌栓转移和右心房血反流,同时阻断肝门和下腔静脉远心端以及对侧肾静脉,取出癌栓。

但该方法会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和低血压,而且分离较广,创面较大,失血较多。

有人用Foley导管经下腔静脉跨癌栓进入右心房处气囊阻断,同时阻断肝肾静脉回流,切开腔静脉取出癌栓。下腔静脉壁无粘连浸润者,还采用在静脉旁路下行癌栓取出术,即在肾静脉以下不被阻断,将肝静脉、腰静脉、对侧肾静脉来的血液引流到旁路中,并在旁路中加入电磁泵、过滤器及氧合器,既能给患者持续加温,又可以随时将静脉旁路变为完全的体外循环。

静脉旁路不仅比体外循环易建立,而且避免了深低温停循环的危险和并发症,与通常的腔静脉癌栓手术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①始终维持回心血量,避免了低血压;

②维持心脑肺的灌注,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尤适宜于高龄患者;

③术中出血少,可充分显露下腔静脉,取尽癌栓;

④不阻断对侧肾血流,减少了肾功能的损害。

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zzbx/1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