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非霍奇金淋巴瘤
2017-6-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第题病理学X型题
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有
A.T细胞来源
B.与EB病毒感染有关
C.镜下可见星天现象
D.属高度侵袭性肿瘤
题目解析
1.Burkitt淋巴瘤(BL)是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或生发中心后B细胞起源的高度侵袭性肿瘤。
2.BL有地方性、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性BL三种临床亚型。
3.地方性BL,是非洲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EB病毒潜伏感染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4.瘤细胞之间散在分布着胞质丰富而透亮的反应性巨噬细胞,构成「满天星」图像。
本题可参考《病理学》人卫8版教材P。
本题答案
BCD
考点讲解
本题的音频讲解点击这里哦
一、概述
1.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2/3原发于淋巴结,1/3原发于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
2.成人淋巴结的NHL主要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及间变性淋巴瘤。
3.NHL瘤细胞表现出正常B细胞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个阶段的表型特征,肿瘤细胞成分和形态较单一,以一种细胞类型为主。
4.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和属性,分为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成熟B细胞肿瘤、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三大类。
二、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
三、成熟(外周)B细胞肿瘤
4.套细胞淋巴瘤(MCL)
来源于成熟B细胞,属于侵袭性肿瘤。
(1)病理变化
表现为形态单一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呈模糊的结节状、弥漫性、套区增宽或罕见的滤泡等生长方式。核染色质稀疏。散在分布的单个上皮样细胞偶可造成「星空现象」。
(2)免疫表型
CD20,CD79a,通常表达CD5,特异性表达cyclinD1。
(3)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常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常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结外最常累及胃肠道,少数患者表现为小肠或大肠的多发性淋巴瘤样息肉病。
(4)细胞遗传学
t(11;14)易位,引起cyclinD1过表达。
5.Burkitt淋巴瘤(BL)
来源于B细胞,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对短期、大剂量的化疗反应好。
(1)病理变化
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瘤细胞核内有2~4个核仁,瘤细胞之间散在分布着吞噬有细胞残屑和核碎片的反应性巨噬细胞,构成「满天星」现象。
(2)免疫表型
CD19、CD20、CD79a,CD10和Bcl-6,表达IgM。
(3)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地方性BL(非洲儿童最常见)最常累及颌骨;散发性BL常发生在回盲部;免疫缺陷相关性BL最常累及淋巴结和骨髓。
(4)细胞遗传学
所有的BL都存在与第8号染色体上c-myc基因有关的易位,最常见的为t(8;14)。
6.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
(1)病理变化
肿瘤细胞常见于淋巴滤泡套区的外侧;瘤细胞多为中心样细胞或单核细胞样B细胞;淋巴瘤细胞常侵入腺体上皮组织中,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有时侵入生发中心,形成滤泡内植入现象。
(2)免疫表型
CD20、CD79a,IgM、IgA。
(3)临床表现
多数为成人,中位年龄61岁。发病部位以胃肠道多见,多数预后良好。
(4)细胞遗传学
t(11;18)染色体易位是胃和肺的特征性改变。
7.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来源于B细胞,属于恶性肿瘤,预后差别大。
(1)好发年龄
50~70岁。
(2)特征性病理改变
全身骨骼系统的多发性溶骨性病变。
(3)肿瘤常累及骨髓中造血最活跃的部位
如脊椎、肋骨、颅骨等。
(4)患者尿中可有BenceJones蛋白。
四、成熟(外周)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1.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PTCL-NOS):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一组异质性的侵袭性肿瘤,预后不良。
(1)病理改变
淋巴结正常结构被不同程度的破坏,肿瘤细胞弥漫浸入副皮质区,常有瘤细胞侵袭血管。
(2)免疫表型
CD2,CD3,CD4。
(3)临床表现
老年男性多见,高峰年龄60~70岁。多数患者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或仅有结外病变。
(4)细胞遗传学
缺乏特征性改变,但大多数患者有TCR基因的克隆性重排。
2.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
(1)是一种系统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淋巴结内多形性细胞浸润,伴有明显的高内皮小静脉和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为特点。
(2)多数病例有TCR受体基因重排,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出现3、5号染色体三倍体型和附加的X染色体。
3.NK/T细胞淋巴瘤
(1)病理改变
肿瘤性淋巴细胞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瘤细胞可浸润血管壁内而致血管腔狭窄、栓塞或坏死。
(2)免疫表型
CD56、CD2、CD3。
(3)临床表现
约2/3发生在中线面部,1/3发生在其他器官组织。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鼻腔是典型的发病部位,称鼻NK/T细胞淋巴瘤。
(4)细胞遗传学
6q21-25缺失。
4.蕈样霉菌病(MF)/Sezary综合征
原发于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
(1)病理改变
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有多数瘤细胞和多种类型炎细胞浸润,瘤细胞核高度扭曲,有深切迹,呈折叠状或脑回状。真皮内瘤细胞常侵入表皮,在表皮内聚集成堆似小脓肿,称之Pautrier微脓肿。
(2)免疫表型
CD2、CD3、CD4、CD5、CD45RO阳性。
(3)临床表现
病程经过缓慢,大致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瘤块期。皮肤早期表现为湿疹样病损,以后形成棕色瘤样结节,有时可破溃。
(4)细胞遗传学
多数患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呈单克隆性。
思考题
「星空现象」是否为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呢?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复习利器「西综题库」,随时随地刷题涨分。
医学生考研「医学考研路上,你不孤单」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app
dxy.cn赞赏
白癜风医院呼和浩特哪家好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