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愈芳泽纳入PD1单抗的ldquo

2020-10-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宫颈癌是我国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常年居高不下,给广大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去了重重痛苦和压力。除了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控工作,临床中宫颈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同样重要。宫颈癌的首发症状多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正如本期将要为大家介绍的病例一样,我们将回顾这一晚期宫颈癌病例的治疗过程,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黄睿教授

医院

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李XX,女性,51岁。

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

现病史:2月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色鲜红,量少,可自行停止。偶有尿失禁伴下腹坠胀,偶有头晕、乏力,不伴发热、畏寒,无腹痛、腹泻,无阴道异常流液及异味等,患者医院。-3-18至-4-02于外院行阴道彩超、阴道镜、PET/CT、肠镜、宫颈活检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详情见后)。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宫颈癌”收治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欠佳,偶有小便不畅,大便如常,近2月体重下降4Kg。

既往史:20年前行2次“人流术”。

个人史及家族史:G4P1,育有1女,体健,配偶体健。无家族肿瘤病史等。

体格检查:生命征平稳,ECOG2分,皮肤黏膜稍苍白,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枚肿大淋巴结,以右侧为甚,大者约2*1.8cm,融合,固定。

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无充血,宫颈:菜花样病灶约6-7cm,前壁侵及阴道中下份,质硬固定,易出血;宫体:扪及欠清,无压痛。双附件:扪及欠清,无压痛;三合诊:双侧宫旁、阴道旁结节样增厚,达盆壁。直肠通畅,黏膜光滑。

检验检查

既往外院检查:

-3-18

阴道彩超:1.宫颈实性占位(怀疑宫颈癌),子宫实性占位(考虑肌瘤)。

阴道镜:外生型病变,倾向于鳞状细胞癌。

-3-25

PET/CT:

1.宫颈癌累及宫体下份及阴道穹隆,邻近膀胱后壁、直肠壁可疑受侵。

2.双侧髂总动脉旁、髂内动脉旁、闭孔内肌旁及右侧腹股沟区见多发淋巴结转移。

-3-31

肠镜:所见大肠粘膜未见异常,混合痔。

-4-2

宫颈活检病理:(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CK(+),HMB-45(-),Melan-A(-),P53(-),Ki-67(+,80%),CK5/6(+),P63(+),S-(-)。

细胞学检查:(右侧腹股沟包块)转移性Ca

本院检查:

-4-9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次/分);轻度逆钟向转位。

肾图:双肾分泌功能轻度受损,上尿路排泄梗阻。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4.55×/L,血红蛋白91g/L,血小板×/L,CRP36.46mg/L。

生化:白蛋白24.2g/L。

肿瘤标志物:CA-.1U/ml,SCCA19.86ng/ml。

-4-15

全腹部MRI平扫+增强:

1、宫颈及邻近阴道壁增厚占位,符合宫颈癌表现,侵及宫体下份、阴道壁下段、尿道壁、双侧宫旁、膀胱后壁、直肠前壁、双侧盆壁;双侧附件区增厚强化,右侧为著,多系肿瘤所致。

2、子宫肌瘤。

3、双侧盆壁、双侧髂血管旁、骶前间隙、右侧腹股沟区及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考虑转移。

4、盆腔间隙、盆壁及双侧臀部软组织肿胀,盆腔少量积液。

5、右侧髂骨小片结影,随访。肝囊肿。

诊断

宫颈癌低分化鳞癌伴多发淋巴结转移

FIGO分期:IVB期

治疗经过

入院后排除各类禁忌,行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出现腰骶胀痛、阴道流血、低蛋白血症、贫血、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予以止痛、输注白蛋白、止血、纠正贫血,升白细胞、抗炎等处理,患者症状好转,病情平稳。

疗效评价

-05-18

全腹部MRI平扫+增强:

1、宫颈及邻近阴道壁增厚占位,较前缩小。(5.2×2.2×1.5cmvs治疗前:8.7×6.6×7.5cm)。

2、双侧附件区增厚强化较前减轻。

(3.2×2.6cmvs治疗前:4×3.5cm)。

3、子宫肌瘤。双侧盆壁、双侧髂血管旁、骶前间隙、右侧腹股沟区及腹膜后多发增大淋巴结明显缩小。

(0.8cmvs治疗前:2.9×2.2cm)。

①-04-14

②-05-18

①-04-14

②-05-18

不良反应:

1、放化疗后骨髓抑制(I-IV度)

出现时间:第一次化疗后;

处理方式:予以G-CSF升白细胞+化疗剂量调整。

2、放射性直肠炎(I-II级)

出现时间:外照射20f后;

处理方式:饮食健康指导、非甾体类消炎药、短效激素灌肠。

3、轻-中度贫血

处理方式:止血、口服/输血等纠正贫血。

病例总结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病程短,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基础情况较差。

入院后排除禁忌,行盆腔外照射放疗+TP方案同步化疗+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同时辅以对症支持处理。

截止评估时间(-5-18),共进行外照射20次,化疗2次,替雷利珠单抗2次,(放疗计划为:25次外照射+4-5次近距离放疗;化疗计划为4-6次)。治疗中期影像学评估疗效为PR。

患者治疗期间出现II-IV级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经对症处理后能在3天内得到缓解。

张鹏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头颈放疗二病区主任;

美国FOXCHASECANCERCENTER访问学者;

四川省第三批干部保健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四川省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卫健委第十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成都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肿瘤预防与治疗》青年编委。

专家点评

IVB期子宫颈癌远处转移患者临床中相对少见,但治疗也更为棘手,同步放化疗可能比全身化疗反应更好,同时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手段,以“三驾马车”同进,可以提高患者反应率,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例患者即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放疗和双药化疗的方式,在治疗一月余,临床评价即转为PR。同时,由于病情和放化疗治疗产生的影响,该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低蛋白血症、贫血、骨髓抑制等症状,临床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平稳。

为提高临床疗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治疗是晚期及复发宫颈癌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本例中也可以看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能给患者带来较好的近期获益,且不良反应可耐受。但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jbzd/10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