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0结果与讨论nbsp腹盆腔内
2016-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影像表现;增强CT示腹膜、肠系膜区多发结节灶,较大者约2.9*52.5px,各病灶边界清晰,无融合征象。增强扫描各病灶明显且较均匀强化(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CT值分别为40、68、89、63HU)。子宫前壁及左后壁宫角区可见结节影,突出于子宫轮廓外,边界清,平扫密度与子宫肌层一致,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子宫肌层近似。
术中所见:双侧宫骶韧带多枚紫蓝色结节,乙状结肠、后腹膜表面多发蓝紫色肿物及结节,较大者约4*3*3cm。子宫前壁及子宫左后壁宫角处两枚结节,较大者约2*1*1cm。
病理诊断:送检后腹膜表面肿物及肠管赘生物均为脾组织(如图1、2),结合病史,符合脾组织植入。(子宫肌瘤)2枚,均为平滑肌瘤(如图3)。
图1
图2
图3
讨论:
脾组织植入是一种异位自体脾组织的种植,通常发生在脾外伤、脾破裂后行脾切除的患者。在此过程中组织碎片播散于腹腔,继而生长为脾组织结节,常为多发性,数量可以从数个到数百个或更多,结节形状常不规则,小者仅米粒大小,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植入位置依次为小肠浆膜、大网膜、壁层腹膜、结肠表面和横隔等,也可发生于肝内,偶见于胸腔心包及皮下组织等,植入脾组织与正常脾基本相同,但无脾门,多有完整的包膜,组织结构以红髓为主,白髓发育欠佳,血窦结构不正常,或见含铁血黄素。Gruen等做出的流行性统计,在脾破裂、脾切除的患者中,发生脾植入的可能性可能高达67%,但是由于脾组织植入多数情况下是偶然发现,因此,确切的统计学概率尚不清楚。尚有学者认为,所有的脾破裂、脾切除时,脾髓都可能种植在潜在的腔隙内。脾静脉栓子、脾髓血行播散也可能是脾种植的另一种方式。临床上,脾组织植入的患者大多无任何症状,偶尔可有腹部疼痛,也有植入的脾组织位于特殊部位引起临床症状的报道,如肠道脾植入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影像特点:
对于脾组织植入的影像学表现目前报道甚少,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总结如下:CT平扫表现为结节样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时病变多呈明显强化。有文献报道称,CT动态增强时,部分病变在早期从外围开始的向心性强化,在延迟期肿块呈均匀略低密度,这种强化方式,可能是由于特征性血供所致,即多个小动脉穿过病变包膜,然而这种强化方式对本病的诊断意义及价值目前还有待商榷。MRI表现:病变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与肝脏相比),多数信号较均匀,病灶境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少有融合。与正常脾脏一样,注射Gd-DTPA以后,植入的脾组织在动脉期呈明显的异常对比增强,门脉期和延迟期均匀强化。注射肝脾特异性对比剂“超顺磁氧化铁(SPIO)后”,由于肝脏和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对对比剂的吞噬,肝脏和脾脏都在T2WI上表现为低信号,而病变组织和正常的脾脏一样,在T2WI上也呈明显的低信号,但与肝脏相比,信号强度仍偏高。
总结文献报道,脾组织植入的典型影像表现可总结如下:多发类圆形结节影,界限清晰,包膜完整,无融合倾向;CT平扫多为等或稍低密度,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密度或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正常脾脏组织相同。
本例病变增强CT显示腹膜、肠系膜区多发大小不一结节灶,增强后各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较均匀,且彼此强化程度较为一致。患者于20年前因外伤接受脾脏切除手术,考虑可能在此过程中,部分脾脏组织脱落并种植于腹腔,或因脾静脉栓子或脾髓在手术操作过程受挤压入血,随血流播散到他处继续生长。然而笔者认为,如为后一种情况,脾组织应多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而本病例中并未出现此种情况,所以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可能。
鉴别诊断:
(1)副脾:指脾脏外单个或多个球形脾,副脾体积小,直径一般不超过px,其组织结构与正常脾脏相同。副脾通常位于脾门,也可位于胃脾韧带或胰尾处,偶可埋藏于腹膜后脂肪组织甚至于阴囊处,后者可被误诊为睾丸肿瘤。有论著指出,副脾可以多发,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个。无脾脏外伤、切除的正常人副脾发生率可为10%-31%。
(2)腹腔肿大淋巴结:对于腹腔内多发结节或肿块首先须与腹腔肿大淋巴结鉴别。对于腹腔肿大淋巴结患者,多数可以追溯其相关的病史,如肿瘤、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肿大淋巴结多沿血管分布,部分可出现融合趋势,增强后孤立性肿大淋巴结多为轻中度强化,淋巴结转移者由于中央多出现坏死囊变,而出现环状强化。
(3)腹腔淋巴瘤:腹部淋巴瘤的瘤体在CT平扫上多呈中等密度,平扫CT值多为40-50HU。MRI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后病变呈轻至中度较均匀强化。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是腹部淋巴瘤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其淋巴结通常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增大,部分融合成不规则肿块,少数病灶内可出现坏死。增大的淋巴结主要分布于小网膜(包括肝门)、脾门、大网膜(含胃结肠韧带)、肠系膜、胰周、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等。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融合包绕肠系膜和腹腔干形成“三明治征”或“夹心饼征”该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4)腹膜转移瘤:见于胃癌、结直肠癌以及卵巢癌等,可以表现为腹腔内多发结节,腹膜不规则增厚是其直接征象,另可见腹膜条带状及块状改变,常伴腹水形成。增强扫描腹腔内结节亦多与原发灶强化方式一致。本病例子宫占位性病变,需鉴别腹腔多发结节是否为转移。子宫结节影像学提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罕见转移,本平台病例23曾报道一例肺转移性平滑肌瘤。未见腹腔内种植转移报道。
综上所述,脾组织异位植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理过程,目前对于影像诊断方面的总结及报道寥寥可数。对于有脾脏外伤、手术切除的患者,于腹腔、盆腔、肝内及其他部位出现多发实性结节灶,增强扫描强化方式近似脾脏组织时,应考虑到脾组织异位植入的可能性大。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本病的一种提示检查手段,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治疗操作,组织学检查仍是本病确诊的金标准。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多少钱白癜风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