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传染病预防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夏秋季交替之际是流感、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维持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园一直采取严格晨午检制度、加强消毒工作、宣传健康知识等防控措施。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希望幼儿和家长积极开展个人预防和家庭预防工作,同时,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类传染病病症,要知道传染病,可防、可控、可治,要做到乐观积极的应对,防止恐慌心理的产生。力争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家长们的生命安全;幼儿园特致家长一封信:
一、请假制度:
1、幼儿因有事、有病不能来园,请您及时向班级教师请假,以便教师了解孩子未入园原因,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
2、如您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切勿隐瞒。请您站在为幼儿园全体小朋友及家长负责的角度,及时向班级教师请假并说明情况,以便幼儿园及时地开展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卫生消毒和疾病防治工作。经医院确诊为传染病的患儿,需离园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期满后持建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返校证明方可回园。
二、继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您以身作则,认真做到十五字卫生要求。“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加强营养,科学作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各种传染病知识及预防
(一)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夏、秋季极易流行。该病传染性极强,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小儿生性好动,如不注意预防,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或幼儿园。
红眼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双眼先后发病,发病后眼部明显红赤、眼睑肿胀、发痒、怕光、流泪、眼屎多,一般不影响视力。由病毒感染的红眼病,症状更明显:结膜大出血、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还会侵犯角膜而发生眼痛,视力稍有模糊,病情恢复较慢。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不要用脏手揉眼睛,避免使用公用毛巾和脸盆,以免发生感染。保持手、眼卫生;与患者严格消毒隔离。一旦患有“红眼病”,医院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抗生素对细菌结膜效果极好,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
(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传播,也可通过接触带有流感病毒的物品,再触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主要传染源是流感病人。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天。症状和一般季节性流感类似,包括发热、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呕吐和(或)腹泻,但绝大多数患者病情相对轻微,只少数病例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2、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幼儿园采取的防控措施:
1、保健老师和班级老师做好幼儿晨午检工作,重点是:观察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
2、班级老师做好幼儿在园期间的观察工作,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送保健室处理;对缺勤幼儿每日做好追访记录,每日向上级部门做好发热报告工作。
3.幼儿园采取传染病高发季节消毒措施:例如加强物品的消毒次数,白天教室开门窗进行对流通风,下午孩子离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等。
家庭日常预防流感措施:
1、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足够营养;
2、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3、加强室内对流通风;
4、不要带幼儿前往人群聚集性的场所;
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6、要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避免上感;
7、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保持营养均衡;
8、作息时间有规律,多户外活动,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9、多喝开水,防止生病;
10、勤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打肥皂后搓30秒再冲洗。
希望家长配合园所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幼儿来晚请晨检后再进入园内,来晚的孩子请到接待室晨检。
2、为了减少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请家长早晚接送孩子时尽量不要进入班级内。
3、如果幼儿在家有发热或流感样症状请及时通知园所老师。
4、如果幼儿及其家长有过与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史请及时告知园所老师,并在家观察7日,7日后健康状况良好再送孩子来园。
5、若幼儿在园发热,请及时将幼儿接回,并及时就诊。
(三)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不喝生水。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者主要为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时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会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常通过患病幼儿的玩具、餐具以及日常用品传播,容易在幼儿园中造成小范围流行。”王鸣说,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例如,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新的易感者;唾液、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经口传播给他人;与患者同居一室易被感染;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也可感染手足口病。
预防控制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真诚心愿。相信有了您的积极配合,一定能够做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感谢您的配合,并祝您全家健康、快乐、幸福!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