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胃部肿瘤多学科会诊活动及临床多

2016-10-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胃部肿瘤多学科会诊介绍

胃部肿瘤包括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间质瘤、肉瘤、淋巴瘤等多种疾病。其中胃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技术进步,新诊断、治疗模式及手段在胃部肿瘤临床取得明显效果,进入以围手术期、靶向、热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的多学科协治(MDT)新模式,可以明显提高疑难及复杂胃部肿瘤患者的总生存。关键是由不同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以患者为中心,讨论病情,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意见建议,选择合适的手段及时机。我院成立由肿瘤内科、外科、影像、介入、病理、放疗、消化、生物治疗等多科室专家教授的联合会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会诊服务!

郑大一附院胃部肿瘤多学科会诊启动

多学科会诊活动

年6月24日周五下午15:00在门诊10楼1号会诊室进行胃部肿瘤多学科会诊(MDT)第一期活动,参与者包括肿瘤内科许莉教授、高明教授、常志伟教授,胃肠胃癌赵春临教授、叶延伟教授、符洋教授,放疗科李国文教授,介入科任健庄教授,CT影像岳松伟教授,消化内科宋锐峰教授,病理科王丰教授等。

胃部肿瘤多学科会诊专家了解病情

对6例疑难胃部肿瘤患者进行了病例汇报、影像判读比较、病理分析、外科介入方式、放疗评估及介入时机,介入科如何参入、消化内镜解读、肿瘤内科治疗时机、综合方案的制定及指导。

胃部肿瘤多学科影像专家讲解会诊患者CT图像

部分会诊病例:

会诊病例1:剖腹产后尿道瘘3月,双侧输尿管DJ管置入,腹腔引流。内镜病理:胃体粘液腺癌,Her-2(0),Ki-67(80%)。考虑消化道梗阻,腹腔广泛转移。会诊对内科治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伤及副作用,放疗的时机及可能作用进行分析。考虑介入支架及营养管解决进食问题,序贯化疗,无手术指征等。

会诊病例2:上腹部不适半年,当地内镜:胃角低分化癌,肠回盲部占位。CT:胃小弯增厚,考虑癌。肝胃间隙、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锁骨上、腋窝淋巴结肿大。双下肢静脉血栓。对下肢血栓,放疗必要性,外科的局限性及再次内镜进行判断,意见放疗与化疗结合,免疫组合评估靶向治疗,有可能的话联合靶向治疗

会诊病例3:发现胃占位,当地CT提示:胃窦稍增厚。当地内镜提示球部溃疡。我院CT可见幽门管增厚部分缺失,十二指肠降部略增厚。会诊对病变部位进行详细判断并评估了不同手术方式。意见考虑病变位于幽门管内,十二指肠无明显病变,略厚可能与体位有关,可考虑积极手术切除。

专家与家属交流补充了解病情资料

温馨提示:

多学科会诊流程及具体地点

1、与会诊秘书常志伟或李明君医师联系;2门诊办公室登记;3按时参加,等待会诊结果,需要时补充资料。

会诊时间:每周五下午3:00-5:00

会诊预约:门诊3楼办公室

会诊地点:门诊10楼会诊室

联系常志伟;李明君

我院肿瘤科胃癌临床国际多中心试验

一、晚期胃癌一线

1、罗氏:方案BO(进行中,招募已结束)

题目:一项评价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食管交界处癌和胃癌患者接受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化、多中心、III期研究

要求:1、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2、HER2-阳性;3、存在可测量或可评价的不可测量病灶;4、发现转移后未治疗

入组人数:预计例患者

持续时间:预计将用约38个月完成患者随机化

二、晚期胃癌二线

1、罗氏:方案BO(未开始)

题目: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HER2阳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评价Trastuzumabemtansine(T-DM1)对比紫杉烷(多西他赛或紫杉醇)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多中心、适应性II/III期研究

要求:1、无法切除和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GEJ腺癌;2、一线治疗期间或之后疾病进展;3、HER2阳性;4、存在可测量或可评价的不可测量病灶;5、未使用紫杉烷(多西他赛或紫杉醇)

入组人数:约例

持续时间:本试验有约13个月的第1阶段招募期,约23个月的完整招募期。

附:T-DM1介绍

Trastuzumabemtansine(又名T-DM1)是一种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ADC代表了一种可以发挥选择性强效细胞毒作用的新的治疗方法。细胞毒药物与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特异和/或过表达的抗原高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偶联,将此类药物传递至肿瘤细胞,从而可能建立比给予游离形式的药物更有利的治疗窗。T-DM1专门设计用于治疗HER2阳性癌症。包括以下组成成分:靶向针对HER2胞外区的人源化抗体曲妥珠单抗、美坦新衍生的抗微管药物DM1以及用于连接DM1与曲妥珠单抗的4-[N-马来酰亚胺基甲基]环己烷-1-羧化物(MCC)硫醚键连接体。T-DM1与HER2结合的亲和力与曲妥珠单抗相似。T-DM1与HER2结合后,发生受体介导的内化作用,使DM1在细胞内释放,从而导致细胞死亡。DM1是一种微管蛋白聚合作用抑制剂,可与长春花生物碱类竞争结合微管蛋白。

2、北京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方案BBI-(伦理审查,马上开始)

题目:评价BBI联合紫杉醇(单周疗法)对比安慰剂联合紫杉醇(单周疗法)治疗二线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研究(BRIGHTER)

要求:1、转移或局部晚期且不可切除的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一线接受至少含有氟嘧啶类和铂类药物两药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3、未使用紫杉醇;4、存在可测量或可评价的不可测量病灶

入组人数:约例

持续时间:预计研究的受试者募集时间为24个月,募集完成后继续随访12个月

附:BBI介绍

BBI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抗肿瘤药物,靶向作用于癌症干细胞(cancerstemcells,CSC)。CSC是恶性肿瘤生长、复发、转移和对传统治疗耐药的根本原因。BBI通过抑制STAT3、β-catenin和Nanog通路,阻断CSC自我更新,诱导CSC及非干性肿瘤细胞凋亡。在临床前胃癌模型实验中,BBI表现出了强有力的抗肿瘤及抗转移活性,且与紫杉醇具有高度的协同作用。在Ib/II期临床试验中,80余名患者接受BBI联合紫杉醇(周疗法)治疗后,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2期推荐剂量与单药剂量相同。两药联合治疗的不良事件(AE)与单药治疗相似,无新增或叠加反应。BBI相关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且主要为CTCAE1级或2级不良事件。在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中,观察到了令人鼓舞的疗效,85%疾病得到控制(DCR),42%达到客观缓解(OR)。

3、礼来:方案IMC-B(伦理审查,马上开始)

题目: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研究:单周方案紫杉醇单药联合或不联合Ramucirumab(IMC-B)治疗经铂类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后耐药或疾病进展的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

要求:1、转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一线接受至少含有氟嘧啶类和铂类药物两药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3、存在可测量或可评价的不可测量病灶

入组人数:约例

持续时间:预计研究的受试者募集时间为24个月,募集完成后继续随访24个月

附: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Cyramza)介绍

VEGF在血管生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雷莫芦单抗是一种靶向作用于VEGFR-2胞外区域的人类IgG1单克隆抗体。美国FDA-4-21批准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Cyramza,美国礼来公司)单药用于经铂类及氟尿嘧啶类化疗进展的晚期或转移性胃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该批准基于I4T-IE-JVBD这项共入组例患者的多国、多中心、随机(2:1)、双盲对照研究。该研究显示,单用雷莫卢单抗组较最佳支持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2个月:3.8个月(P=0.)。

三、晚期胃癌三线

1、正大天晴:方案ALTN-05-II(招募中)

题目: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胃癌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要求:1、晚期胃腺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2、二线或以上化疗失败;3、有胃外可测量病灶

*失败的定义:毒副作用不可耐受、治疗过程中疾病进展或治疗结束后复发;不可耐受的定义:血液学毒性达IV级(血小板下降III级及以上)、非血液学毒性达到III级或以上]

注:(1)每线药物指不论单药或多药联合,用药至少1个周期。(2)允许前期进行辅助/新辅助治疗(如果辅助/新辅助治疗期间或者停药后6个月内复发,可以认为辅助/新辅助治疗是针对疾病的一线全身化疗)。(3)允许前期采用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入组人数:约例

持续时间:预计研究的受试者募集时间为24个月,募集完成后继续随访24个月

附:安罗替尼介绍

盐酸安罗替尼是一个多靶点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①针对血管形成相关的激酶,如VEGFR1/2/3、FGFR1/2/3以及其他与细胞增殖等肿瘤相关激酶PDGFRα/β、c-Kit、Ret等激酶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抑制血管形成激酶抑制谱更广(如对Met、FGFR1/2/3)。②针对正在处于研究中的部分激酶靶点,如Aurora-B、c-FMS、DDR1等也具有明显抑制活性。③对多种激酶突变体具有明显抑制活性,如PDGFRα、cKit、Met、EGFR等,对突变体的抑制活性甚至强于对野生型的抑制活性。

在晚期甲状腺髓样癌安罗替尼II期临床研究中:客观缓解率(ORR)达40%,(6周)肿瘤控制率(DCR=PR+SD)达93%,24周肿瘤控制率达85%;

晚期软组织肉瘤的II期临床研究中:12周肿瘤控制率达59.4%,最佳疗效评价为PR的患者20/例(12%),具体为滑膜肉瘤8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7例等。

在晚期(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中: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83月和1.23月,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安罗替尼组为10.00%,安慰剂组为0(p.)。安罗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分别为11.27月和6.30月。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qhpm.com/lczl/1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